课堂风采
华师一传经送宝,海附中增智生慧——华师一附中专家来我校讲学交流纪实
6月22日,华师一附中派出汪义芳、周龙虎、项俊、胡杨四位专家来到我校进行督导、讲学,并做示范课,为华师海南附中的教学又注入了新的智慧源泉。
曾经担任过国内著名青年作家蒋方舟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华师一附中名师汪义芳,在高二(3)班上了关于小说阅读如何“抓住文体特征 掌握答题技巧”的展示课。小说阅读向来是海南学子感到困惑的一种文体,但汪老师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从宏观角度,由小说的叙事角度、场景描写、主题表现、人物描写、结构特点、情感表达等特征说起,再例析高考试题特点,让学生在开怀大笑的过程中,轻松地懂得了如何阅读小说的答题规律。
接着我校博士生陈俊峰老师上了“小说文本的社会环境解读与主旨把握”的公开课,他结合高考实例,深入浅出地从文学理论高度,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对社会环境的暗示,从而归纳主题,给学生点明文本“一枝一叶”“总关主题”的特点,由宏观到微观,给学生解读小说打开了方便之门。
课后,高中语文教研组长张玉玲老师主持研讨会。校长助理陈铁钢、教务主任李建设、教研室主任汤登仲以及全体高中语文老师展开热烈讨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这两句诗,是这两堂课的特点,即让学生学会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式,宏观把握,方能微观透视。这两句诗也是上课者的特点,博学而敏行,方能把握治学、执教之规律。
“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是华师附中的教学特色。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高三备课组长、武汉大学哲学博士项俊老师,在上课伊始就让两名学生板演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并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直接体现了复习课自主性、系统性的要求。然后通过启发学生,得出有关发展的所有哲学观点,并按照考试的频率将其进行主、次的分类。并以学生自身为例,引导学生分清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课堂过程如行云流水,能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落实知识、技能和方法。
我校张竞成老师则把课堂交给学生。第一位学生上讲台,借助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唤醒知识,对知识的框架进行勾画;第二位学生引导同学们对该部分的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去伪存真,充分展示了复习课的忆、梳、析、练四环节和体现了自主性、针对性、系统性三特征。最大的特点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高涨。
资深教师,政治教研组长李文艺老师说:“复习课很容易上成是单纯的回忆课,课堂上只是把学生过去所学知识再回忆一遍,学生听起来味同嚼蜡,兴趣索然;或者干脆以练代讲,让学生在题海中摸爬滚打,将复习课变成知识训练课,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全面系统地掌握,效率低下。如何上好复习课是令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今天两位老师分别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异彩纷呈的复习课,让人顿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们的共性是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知识的系统性、重难点的针对性,给听课者很多启示。”
指导学法,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法与自学成为彩凤双翼,攀越知识与能力的高峰!
华师一的数学专家周龙虎老师用一个美国官司引入“正态分布”一课,一下子抓住学生们的好奇心,顺利切入课题。周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善于引导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
地理学科专家胡杨老师通过抑扬顿挫、极富亲和力的语言吸引了高二(11)班的孩子们和听课的老师。他以海南地理引入,道出了学习地理的真谛,要了解“地”,就要明“理”。通过读图,让学生领悟中国农业地理的时空差异。通过读图指导,让学生明白要想学好地理,先要学会看图。为什么存在差异,导出了地理的“理”,即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再结合中国各地的特色农业,逐一分析,环环相扣,深入浅出,课题充满智慧的火花。
每个学期华师一附中专家不间断的传经送宝,点燃了海南附中老师的智慧火花。在华中师大一附中的优势教育资源,正在助推海南附中走得更快,飞得更高!